如今的便利商店随处可见,还有邻近小区的各大药剂行,分别售卖琳琅满目的药品,谁都能24小时轻松买到药。然而“是药三分毒”,某些药物可能存在一定的肾毒性,服用不当时容易诱发药物性肾病。向大家介绍常见可能“伤肾”的药物,希望各位朋友能加以重视,谨防“舌尖上的肾病”。
“慢性肾病早期几乎没有症状。所以提醒大家在30岁以后就要定期体检。如果有糖尿病、高血压、痛风、肥胖的病人,每年都应该体检。如果偶尔出现眼睛、脚肿以及腰痛,也应该做肾病筛查。这里所说的检查,主要包括血液检查、尿液检查、肝功、肾功、泌尿系统超声波等。”
简介:
付平医生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肾脏病研究室主任
◆非甾体类抗炎药
非甾体抗炎药(NSAID)已成为全球使用最多的药物种类之一,被广泛应用于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等风湿免疫性疾病的治疗,以及多种发热和疼痛症状的缓解,常见的NSAID包括阿司匹林(Aspirin)、乙酰水杨酸(Acetylsalicylic acid)、布洛芬(Ibuprofen)等。短期、小剂量应用NSAID时,副作用发生率低;若长期使用NSAID则可能损伤肾脏功能。老年、肾脏病患者等高危人群要尽量避免使用NSAID,或根据医生建议选择其他类型的替代药物;普通人群也应该减小NSAID剂量、缩短使用时间。
医生建议:
长时间使用NSAID的人群应定期检测肾功能,并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
◆抗生素
由于抗生素可轻松在各家便利商店或药剂行购买,很多感冒发烧、尿管感染的患者自行服用抗生素,甚至不看说明书随意服用!这不仅不利于病情的控制,还可能由于抗生素使用过量、疗程过长而造成肾脏损伤,甚至有不少患者是因抗生素过敏后导致了急性过敏性间质性肾炎。这些患者常因皮疹、发热就诊时才发现蛋白尿、血尿、肾功能异常等肾脏损害表现。临床上常用的可导致肾脏损伤的抗生素包括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β内酰胺类、四环素、两性霉素B、利福平及磺胺等。
医生建议:
对于已经存在肾脏疾病的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
◆降压药
普利(Pril)和沙坦类药物都是降压药物ACEI,已有研究证实它们能够有效减少蛋白尿、延缓肾损害,是肾脏病患者的常用药物。但是,此类药物本身能降低肾小球滤过率,当血肌酐>265μmol/L时可能诱发血肌酐异常升高,一定要谨慎应用。在用药后2到4周后如果出现血肌酐上升幅度>30%,提示肾缺血,应及时停用,在医生的指导下寻找肾缺血的原因。此外,普利和沙坦类药物与非甾类抗炎药合用时,出现肾脏功能损害的概率大大增加;所以病患朋友在应用普利和沙坦类药物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应用退热药和止痛药。
医生建议:
低血压、严重腹泻、剧烈呕吐、双肾动脉狭窄者禁用此类药物。
◆中草药
关木通、青木香、广防己、细辛等中草药中含有马兜铃酸,长期服用各种含有此类药物的中药或成剂(如龙胆泻肝丸、甘露消毒丸等)可能诱发肾脏间质损伤甚至肾衰竭,即马兜铃酸肾病。药典中规定关木通的常用剂量为3~6 g,而关木通中毒患者服用剂量常高达数十甚至上百克。龙胆泻肝丸、甘露消毒丸等只宜短期服用,长期服用容易中毒。有肾脏基础疾病的患者肾脏储备差,更易发生马兜铃酸肾病,故应尽量避免服用成分不清的中药或中成药。此外,雄黄、朱砂、黄丹、轻粉等含有重金属的中药及其制剂须慎重使用,使用不当也会干扰体内生物酶活性而损害肾脏。
医生建议:
大众要重视中草药的毒副作用,消除“中药是天然药物,无毒副作用”的错误观念。
关注女性肾脏健康问题
有大量的女性在怀孕后才发现肾脏有问题,比如在怀孕6个月之后出现高血压、蛋白尿、甚至出现了急性肾损伤。生育年龄偏大,肾脏出现问题的潜在风险增加,因此在孕前一定要做肾脏方面的检查。如果在怀孕前就发现有肾脏方面的问题,那么,一定要在肾脏科医生的建议下去评估怀孕的风险。怀孕后也要在肾脏科和妇产科医生的共同管理下保证孕期的顺利。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由怀孕引起的急性肾损伤,其中80%的产妇会在生育后恢复正常,但还有20%会转变成慢性肾病。因此,这类产妇在生育完成后也要坚持看肾脏科,做病情监测。
医生有话说:
除了孕妇,糖尿病、高血压、痛风病人也应该高度重视肾病问题。因为这三类疾病的并发症就有肾脏损伤。但患者不了解这三种病和肾脏有关系,因此只去看这三种病的相应医生,而没有去看肾脏科医生。比如糖尿病早期的肾脏损伤就是因为蛋白尿,如果提前发现蛋白尿,是有三分之一的机会将蛋白尿进行早期控制下来的。但如果错过时机,变成大量蛋白尿,就无法逆转了。早期预防和及早进行治疗干预可以减少这三类病引起的肾脏方面的并发症。
关爱肾脏⑧黄金法则
遵循以下8项黄金法则,降低患上肾病的风险:
1.保持健康和活跃
2.定期控制血糖水平
3.监测你的血压
4.健康饮食,保持体重
5.保持健康的水分摄取量
6.不要吸烟
7.不要定时服用非处方药物
8.如果您有一个或多个高危因素,请定期检查自己的肾功能
来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肾脏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