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也曾以为高尔夫是一项轻松悠闲、没有太大运动风险的运动?的确,在阳光草地间挥杆看似惬意,但你可能不知道,每一次挥杆,其实正悄悄对身体施加不小的压力。特别是当你开始感到手肘隐隐作痛、下背部疼痛、或是肩膀卡卡地转不动时——这些可能不是“打太久”的小事,而是打高尔夫的运动伤害找上门了。一起来看看骨科及创伤专科医生蔡常杰医生怎么说!
文/健康时尚编辑部|受访专家/
想象一下,阳光洒在修剪整齐的果岭上,微风轻拂,你屏息凝神,调整站姿,挥杆——完美击球!然而,长期重复这样的挥杆动作,你是否也开始感到手肘隐隐作痛?背部有点僵硬?甚至膝盖偶尔传来刺痛?
高尔夫被认为是一项优雅又轻松的运动,但资深球手都知道,它的隐形伤害可不容小觑。从职业选手到业余爱好者,许多球友都曾经历过“高尔夫球肘”、肩袖损伤、腰背拉伤,甚至膝盖与手腕疼痛。这些伤害不仅影响球技,还可能让你被迫减少挥杆次数,甚至暂别球场。
为什么“轻松”打高尔夫也会受伤?
蔡常杰医生表示,高尔夫常被认为是一项悠闲的运动,虽然看似不需剧烈跑跳,但其重复性高的动作、特定姿势固定的特性,让它带来一系列的骨科问题,也成为慢性运动伤害的温床。「高尔夫球手常见的伤害包括高尔夫球肘、肩袖拉伤、腰背拉扯、膝盖疼痛和手腕损伤。」他说。
这些问题往往来自:
-
不正确的挥杆技术
-
欠缺热身或体能准备
-
不合适的装备(如球杆长度、球鞋抓地力不足)
-
最常见的——过度使用,也就是打太多、休息太少。
Smart Tips|挥杆常见5大伤害部位
高尔夫的重复动作,特别是挥杆动作,会对肩膀、肘部和手腕等关节产生显著影响。这种重复性动作可能导致诸如肌腱炎和滑囊炎等过度使用性伤病,长时间的重复动作还可能引起退行性变化,增加患上骨关节炎等疾病的风险。以下是蔡医生重点说明挥杆常见 5 大伤害部位:
-
肘部:高尔夫球肘(内侧肱骨炎)由前臂肌肉附着在肘部的肌腱因重复性劳损而引起。常因不正确握杆或肌腱反复使用所致。
-
肩膀:肩袖伤害常发生在挥杆过程中头上动作频繁、未充分热身时
-
腰背:挥杆时的扭转扭腰发力动作,带来脊椎压力,是导致下背痛的主因
-
膝关节:挥杆时,主力腿承担挥杆时的扭转冲击,长久下来容易伤膝,也会导致膝关节痛
-
手腕:尤其在打到不平地形球时,反复受力易引起发炎或肌腱问题
小伤不理,大伤上身?别小看“慢性伤害”
蔡常杰医生表示,慢性伤害不像意外摔倒那般明显,它往往“默默”发展,直到你发现挥杆姿势怪怪的、疼痛持续不退,才惊觉事态严重。他说,高尔夫球手可以通过注意痛感、肿胀或打球后不适等症状,来识别过度使用性损伤的迹象。对于受伤或手术后重返高尔夫球场的球手来说,循序渐进尤为重要。应从较短的时间段开始,逐步增加强度,遵循医疗建议,并专注于正确的技术,以避免再次受伤。
警讯包括:
-
握杆、挥杆时的酸麻或不适
-
打球后疼痛久久不散
-
局部发炎、肿胀、热感
如何有效预防?球手必知的健康指南
想安心享受挥杆乐趣?以下几点不可少:
-
运动前热身:打球前先做好热身,可以增加血液流动、放松肌肉,为运动做好准备
- 运动后放松:打球后别忘了放松拉伸,有助于逐渐降低心率和血压,减少运动后的肌肉酸痛
-
装备合适:选择符合身高、握力与技术程度的球杆,避免伤害加倍
-
技术需练:正确的挥杆姿势与用力方式是预防伤害的关键
-
休息别少:适度间隔打球频率,加入交叉训练(如游泳、伸展、瑜伽)有助肌肉恢复
不同地形,也藏着受伤陷阱
蔡医生提醒,在不同的地形上打高尔夫球,如不平整的地面或斜坡,也会增加受伤的风险。“许多球友在打斜坡、沙坑或草皮松软地形时,受伤机率大增。”因为这些艰难地形可能导致摔倒,或对下肢施加额外的压力,从而导致肌肉拉伤或韧带扭伤。为了减少这些风险,球手应先充分熟悉地形特征,保持良好的平衡和稳定性。
年纪越长,越要练“聪明运动”
蔡医生表示,随着年龄增长,高尔夫球手将面临更高的伤害风险,这主要是身体的柔软度、肌力逐渐下降,慢性伤痛恢复时间拉长。
为了减少这些风险,年长的高尔夫球手应充分热身,注重力量和柔韧性训练,并使用合适的装备,他说:“年长球友建议选择轻量化球杆,搭配软握把、加强核心与关节稳定训练,才能打得久、打得健康。”
蔡常杰医生:全面防护,乐享高球人生
想要长久且安全地享受高尔夫运动,预防伤害绝对不能忽视。蔡常杰医生提醒,维持良好体能——包括肌力、柔韧度与身体平衡,是减少运动伤害的基础。搭配合适的球具、正确的热身与收操动作、倾听身体的讯号,都是保护自己的关键步骤。
此外,球手也应了解高尔夫常见伤害类型及其成因,从而有意识地调整动作与训练方式,降低受伤风险。最重要的是,一旦身体出现不适,不要忽视,及早就医、及早治疗,才是明智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