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可以促进肠道菌种平衡,是对人体健康有着正面帮助的活性微生物,不少人会吃益生菌(Probiotics)来保健肠胃,但究竟怎么吃才最有效?就让营养师Simon为你解答。
肠道消化的健康牵系着身体的健康。消化系统负责将入口的食物,经由消化酵素分解成小分子及易溶于水分的形态,以促进成分的吸收率,并确保能够将养分运输至身体各个细胞的器官组织。因此,当消化系统良好运作,那么整体健康就能得到保障。
最近益生菌与益生元这两个名词很“生火”,并且受到大众热烈吹捧。其实关于益生菌的研究仍在进行着,但是益生菌对肠道的保护作用已经得到一些实验证实。下面让我们了解益生菌与益生元多一点。
益生菌
益生菌是活菌或酵母菌,也被称为良菌,在给予足够剂量时,有助于促进身体健康,并达到预防与治疗某些疾病的功效。当肠道的菌群受到影响,益生菌就会出现帮助平衡肠道菌群。
益生元
益生元是一种食物成分(多由人体内酶难以消化的非淀粉多糖和低聚糖构成),是营养消化道内特定的一群微生物。它们促进有益菌的生长,使之超过有害菌的生长。与益生菌不同的地方在于,大多数的益生元被用作食物成分,例如在饼干、谷类、巧克力、休闲食品和奶制品中。常见的益生元有,低聚果糖、葡糖、低聚半乳糖、乳果糖及母乳低聚糖。
益生菌功效
有研究证实,益生菌能够预防与治疗抗生素相关性腹泻、肠易激综合征(IBS)、乳糖不耐症及溃肠性结肠炎,并且能够避免早产婴儿患上危险的肠道疾病。
服用抗生素会对肠道菌群造成干扰,若身体缺乏益生菌,那么抗生素就会歼灭保护肠道的益菌,从而引发腹泻。因此,有实验证实,在服用抗生素的同时,若能够同时摄取高剂量的鼠李糖乳杆菌与布拉酵母菌能够预防儿童患上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与此同时,与抗生素搭配服用能够显著地减少患上难辨梭状芽孢杆菌的风险。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是相当危险的细菌,若肠道菌群的平衡受到抗生素感染,可能危及生命。益生菌的作用就是直接消除或抑制有害细菌的生长,阻止它们产生能够导致人类生病的有毒物质。
关于益生菌与益生元课题,我们也邀请本地营养师Simon Ooi黄斯庆为此课题作出对应。
Simon表示,我们每天都会吃进大量的食物,食物经过消化与代谢后就会转换成我们身体所需的成分,其他的则成为宿便。当宿便累积过久就会变成毒素,甚至在消化的过程中产生自由基、胆固醇、尿酸与乳酸等。因此,我们的需要依靠良菌去帮忙代谢。
他透露,人体大肠本来就存有良菌与有害细菌,若良菌数量大于有害细菌,身体就自然健康,生病几率也会变低。若状况相反,那么就易于被疾病缠身,一大堆的小毛病也会出现。
现代人需要补充益生菌原因
•长期处于高压环境,静态比劳作多。由于没有为良菌提供理想的环境,导致胃酸分泌增加、代谢不顺畅,肠胃蠕动减少,不知不觉降低良菌的效益
•服用抗生素会将体内的益菌与有害的细菌一次杀完
•现代人为了方便,吃过多添加物与化学成分的加工食品及精制食品,并少吃粗粮及纤维,这些有害物质会累积在肠道,造成便秘。若强行使用泻药解决便秘,会让肠道环境变得非常糟糕
我们可通过饮用酸奶或者摄取补充剂来培养肠道良菌,促进良菌的数量,维持肠道健康。当肠道健康,免疫能力的活性力也会提高。益生菌是有生命的菌,它在大肠里面需要繁殖,从一变二、二变四,这时它就需要食物,那个食物就是益生元(prebiotic),也就是益生菌的“原料”。虽然我们可以通过乳酸菌摄取益生菌,但是有多少菌种会抵达大肠还是个问号。
益生菌效用:维持肠道健康,免疫能力增强,促进钙质吸收,保持骨骼健康,避免便秘
摄取益生菌注意事项
由于市面上的益生菌补充剂琳琅满目,从粉末状到药丸状等都应用尽有,到底哪种益生菌才是功效最理想的呢?Simon披露,益生菌补充剂必须先经过热处理,把益生菌“包覆”起来,确保它不会被胃酸破坏,并且安全地通过肠胃,抵达大肠的环境,促进菌株的吸收率,帮助良菌有效繁殖。另外,检查有关益生菌是否有添加益生元(乳果糖)、酵素等能够加强食物代谢、分解与消化的成分,打造一个更理想的肠胃环境,避免严重的便秘问题。在摄取益生菌时,一定要确保与益生元同时摄取,或者益生菌内已经添加益生元,否则在无法提供“食物”给益菌的情况下,是很难养起良菌的。
若你是使用粉末状的益生菌,不建议将它与超过50°C的水温一起饮用。另外,肠胃不适者不宜空腹服用益生菌,最好在喝过一些饮料垫胃后才饮用。父母无需着急让小孩食用益生菌,除非他的健康有状况,例如经常生病,可以先咨询医生,并在医生的建议下摄取。
Simon’s Recipe益生菌健康吃法
4色沙拉+益生菌:准备4种不同颜色的蔬菜,例如红色(番茄)、绿色(生菜、花椰菜)、黄色(灯笼椒、萝卜)、紫色(紫甘蓝)或者白色(包菜)
3色水果+益生菌:准备3种不同颜色的水果,例如红色(苹果)、白色(梨)、黄色(黄梨或木瓜)
果汁+益生菌:鲜榨橙汁、牛奶或豆浆
营养师Simon Ooi
黄斯庆
部分资料源自:
NHS Choices: http://www.nhs.uk/